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

手動內鍊張緊器 VS 自動內鍊張緊器




沒有人會說出毫無破綻的謊言,    也沒有人會說出絕對的真相 !

    正因為如此,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正義。 

 By:檢方的罪人

   看起來跟內文無關,但其實你怎麼能夠確定這是絕對的?



=========本文============

張緊器錯了,就換你緊張了。

驅動系統中的內鏈張緊器(Timing Chain Tensioner)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零件,主要功能是維持凸輪軸與曲軸之間的同步,確保引擎運轉平穩。根據作動方式的不同,內鏈張緊器大致可分為「手動調整型」與「自動調整型」。


一、作動方式

手動內鏈調整器

手動張緊器透過機械螺桿的方式調整張力。
他就是一根末端圓滑的螺絲,調整時需拆卸部分外殼或蓋板,
使用外六角工具旋轉螺桿推進(或退出)來施加適當壓力於鏈條導軌。

自動內鏈調整器

自動調整器則是利用油壓彈簧壓力自動補償鏈條張力。390系列目前都是彈簧張緊器,當引擎啟動時,皆由彈簧張力維持穩定。

二、張緊器失效?

  • 鏈條跳齒或脫落:導致凸輪軸與曲軸不同步,引發汽缸撞擊氣門(變相進/退點火),可能直接報廢。
  • 異音:若張力不足,會產生明顯的「鏈條敲擊聲」;若張力過大,可能造成導軌或鏈條提早磨損。
  • 彈簧張力損失(自動型):若彈簧失效,張緊器無法正常施力,也是會造成不同步並且伴隨異音(鍊條甩動)。

三、優劣比較?

項目 手動內鏈調整器 自動內鏈調整器
安裝難易度 較高,需要技術人員手動調整 容易,安裝後自動調整
維護頻率 定期需重新調整 幾乎免維護(正常情況)
可靠性(長期) 高?,無彈簧依賴,耐高轉 彈簧有年限,部分老化易失效
價格 其實差不多 其實差不多
風險控制 需要一點經驗,或是很多 在沒注意的情況下就壞了



四、手動張緊器的正確調整方式

  1. 引擎冷卻狀態下作業:避免熱膨脹影響判斷。
  2. 鬆開鎖定螺絲:讓推桿能自由移動。
  3. 緩慢旋轉調整螺桿:直到張緊導軌剛好接觸鏈條,並出現輕微阻力。
  4. 啟動引擎觀察異音:若有敲擊聲,可能太鬆或太緊。
  5. 細調並上鎖螺絲:確保推桿不會鬆動。
  6. 重新確認冷熱狀況下皆正常。


雖然在自己調整之前,引擎就刷掉了(不明原因,機油當水喝)
在那之前引擎有很大的鏈條聲,熱車後有稍微好一點,但顯然是不對的
這邊有一個方式可以提供想要改手動張緊器的勇者們?
 
  • 確認原廠張緊器自由長度。
  • 確認原廠張緊器最短與最長調整範圍
  • 對照手動調整器最短與最長調整範圍。並記錄圈數與進退距離
  • 對手動張緊器僅調整原廠張緊器80%範圍

  •   


    結論

    選擇手動自動鏈條張緊器,沒有絕對的好壞,而是取決於應用場景與技術條件。

    若是高性能賽車或需精細控制的場合,手動調整提供了更大的可控性;但同時也是透過手段多那一點點調整範圍,代價就是維修頻率。

    但對於一般道路用車,自動張緊器的便利與低維護特性,這真的是簡單的選擇。

    在更換或維修內鏈張緊器時,務必了解其工作原理與風險,才能保障引擎的長久壽命與運轉穩定。


    真的不知道就找車行。390真的建議把張緊器當耗材
    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,有懷疑就換!!反正很便宜




    一個文章拖兩年,正常發揮。

   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

    KTM RC390 - 序篇

    有把握的事情就出直拳,沒把握就出錢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By第二人格













    拖延症?

    上次開Blog應該是2021的事情,中間實在太多事

    引擎重組x3

    車殼換置x2

    周邊更新xN

    例如說:強化曲軸連桿、天柱、強化汽門、前避震壓測閥、加大節流閥....等等

    踩了不少地雷,關於那些我覺得可以的改裝品

    狠狠的被賞一巴掌呢

    文章待整理...要補的可多了 





    2021年3月25日 星期四

    KTM 390 前齒更換

     "總覺得哪裡不對勁,於是我的購物車未結帳清單老是滿載"





    車到現在也10K公里了,但我不覺得有騎這麼久...剛好版上看到有人賣二手前齒,就順便買回來更新一下


    拆前齒蓋,然後看到的螺絲都拆下來,這卡繡有點母湯....


    清潔過後


    主角 AFAM前齒15T

    一樣步驟裝回就完工了



    史上最無感的安裝
    工時:30mins
    費用:2手全新前齒1000$ ??






     

   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    RC390 改裝指南

    「改一個東西要多10%騎乘能力,但我想你沒有那個天賦」
                     By:順哥

    所以阿~不是爆改就可以推秒數!!還可能更慢




    最近帶我入坑的好基友退坑,不免也想退坑...因為突然不好玩了
    新YZF-R6好香,什麼都不用改就可以直接下場......



    改裝是件是有趣的事情,這要說的話應該跟小時候有關

    我很喜歡去玩具店、小北百貨、任何跟小北百貨很像的奇怪商店我都很愛
    以前曾經去過玩具反斗城,玲瑯滿目的玩具我眼睛都亮了!!

    臭小鬼的起手式
    1.哭爆
    2.鬧爆
    3.被藤條打爆..........

    被抽到兩眼昏花,呼吸倒抽....最後還是得到了玩具! 但我不懂哪時候挑個顯微鏡幹嘛....
    「我要這個...不要再打我了~嚶嚶嚶」可能是這樣造就了現在

    於是到了今天,沒有人會抽我,換成銀行以及公司會追殺我;依舊無法阻止我想要玩玩具的慾望,但已經從渴望大人的施捨變成自己衡量C/P值的Shopping Master,那感覺還是差了一點

    今天來說說KTM RC390該怎麼改....

    散熱篇-欠改率60%:
    與前幾集一樣
    1.水箱精

    2.水箱蓋(容易出包的東西,請當定時消耗品更換)
    原則上1.0~1.6 都能換,越高不是越好

    3.加大水箱 
    會好一點,但不是超有感;febur 有出一款小循環外掛水箱,比賽專用,冷到心寒

    動力-欠改率20%
    4.改電腦
    主要是原廠ECU AFR太薄,不然這筆錢可以省!真的要動力換車比較快

    懸吊-欠改率 90%
    5.懸吊
    這應該不用提了...390後避震真的渣,前面倒是還不錯,但不夠細膩所以也欠改
    後面能改的很多,個人喜歡bitubo,務實一點還真的選Ohlins比較快
    前面能改的也很多,請參閱前篇

    雜項-各憑需求

    6.火星塞 coil
    想不到吧,原廠的考爾質量不太好,拆過一次就會鬆動,所以這也欠改
    另外點火線圈過到考爾的矽導線也是不太理想,太細了...哪天鬆脫接觸不良也不意外

    7.空濾箱
    這個...因為設計不良導致原廠空濾箱很容易龜裂,雖然說出保還算乾脆,而且也有延長保固時間!!
    目前是有可以改裝的商品,但太貴了(12K) 直接pass

    8.浮動碟
    現在的種類算多,Brembo、PP、FAR、法國AP、SunStar



    以上



   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    KTM RC390 WP前後避震測試終了

     這件事情完全是個意外



    當初買車,心裡盤算的就是前後Ohlins!! 前面沒有Ohlins也有其他品牌可以考慮~

    強者我朋友有天跟我說,有批懸吊好便宜.....但也沒多便宜,強迫症KTM就是配WP的情結下開始這漫漫長路

    先說個結論,WP前後避震跟市面上內管套件以及後避震的最大差異

    優點:輕量化,連彈簧也是輕量化

    缺點:彈簧需要重配 (嚴格來說只有前避震會比較麻煩,後避震彈簧選擇很多)

    特點:這我就不知道算不算優點,就是前後避震的預載都只有10mm,反觀現在可以改的品牌,預載都落在10~20mm之間,可調範圍比較大.優點是說彈簧不會過度壓迫,反言之就是彈簧的K數要準確

    前避震

    這講滿久了,但之前有個觀念一直搞錯

    彈簧K數=支撐

    彈簧預載=車高

    舉例:
    彈簧:150mm(假設避震做動全行程100mm)
    一條9K彈簧,0.9kg/per mm ==> 1cm預載=9KG
    9KG*一對前叉=18KG

    150mm-10mm =140mm 壓縮後長度

    重點來了,前叉反應是否硬朗跟你的預載無關,他只針對你的Free SAG

    你的做動力還是0.9KG / per mm

    後避震

    狀況跟前避震差不多,也是彈簧的問題,原廠預設65N
    換過650、750磅的彈簧,但都有感覺晃動明顯,即便是因為一個意外被我搞到漏氣,重新整理過避震油氣也是一樣, 總覺得哪邊不對勁

    另外有一點不曉得有沒有關係,WP避震器內部的油品通常都是MotoRex SD1,但維修師傅說WP CUP Shock 並不是SD1油品....索性也就順便換SD1來用

    於是又再度訂做一組彈簧,彈簧工廠幫我重新做一個後避震彈簧,重點來了.....我講錯數字

    結果那錯誤的數字反而讓後避震完全復活

    支撐力相當於Ohlins KT303,但阻尼感有點不太一樣
    KT303讓我覺得很像坐在很厚的床墊上,但還是可以感覺到路上的石頭
    WP就很妙了,很厚的床墊上,但我不知道路上我壓到啥


    以上,搞了很久終於完美了

    這組避震難搞就彈簧而已....如果早一點找到現在的彈簧工廠,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..

   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

    KTM 390 ABS BYPASS

    ABS 或 CBS都是輔助煞車系統,本意都是好的,但在某些情況下其實不太理想.

    本篇車輛幾乎不會出現在路上,道路車如果想delete / bypass ABS主機請三思!

    本篇車輛幾乎不會出現在路上,道路車如果想delete / bypass ABS主機請三思!
    本篇車輛幾乎不會出現在路上,道路車如果想delete / bypass ABS主機請三思!





    KTM RC390 ABS 長這樣,總共四個孔,上部前煞車/下部後煞車


    煞車流程:  總泵==>  ABS主機 ===> 卡鉗
    啟動流程:  總泵==> ABS主機連續釋放油壓 ====>卡鉗

    所以當你愉快的在路上騎車,突然中間有一坨便便,而且快壓到了
    全力按下剎車(假設ABS啟動),你的拉桿、踏桿就會有推力,這時候就是ABS幫你放油避免剎車鎖死打滑.

    歐洲車ABS(Bosch)啟動時前煞車拉桿推力很微弱,但可以感受到卡鉗瘋狂收放
    日本車ABS(Nissin)啟動時前剎車拉桿推力明顯,一樣也是瘋狂收放

    其他的不說,ABS啟動的實際其實每一款車都不一樣,如果啟動時機跟你的騎乘習慣牴觸,那就會非常痛苦....特別是在賽道.

    認真來說,應該要先檢視賽車騎車中 剎車模式是否正確,再來思考廢除可能性...但我就美幹騎

    先不論bypass ABS 這行為到底是否正確,反正我是廢除了....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正篇開始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準備材料: 四顆M10螺絲、銅or鋁墊片數個、大量廚房紙巾、適合長度的金屬油管

    RC390建議下油箱,不然那角度會很麻煩處理,右邊兩顆就是負責前煞車




    Duke就簡單很多....拆側殼就好,相當容易碰到油管螺絲


    拆下後封起來,建議加兩片2mm的銅墊片,目的就是止漏
    裝好油管就大功告成,上路測試!!
    圖中是Frando卡鉗,但我換回原廠Bybre了,原廠沒有不好其實...而且換來令比F快速很多
    然後....有ABS主機還是不要亂改卡鉗比較好,總泵倒是沒啥問題

    防鎖死是啟動條件,所以說改卡鉗加強制動,可以在啟動之前完成短距離煞車這種江湖謠言...
    聽聽就好


    其實廢除ABS後,手感有直接一點,更容易線性的控制煞車!! 
    後ABS依舊保留未變更,理由很簡單......我懶....


    工時:2H (創本人施工最短紀錄)
    費用:2張打死還可以買飲料






   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

    XSR900 改 SP版前叉

    [4/6編輯-果然踩到雷]

    自從騎過朋友 L君的MT09-SP 後,深深的覺得那車真的不用改....懸吊的穩定度怎麼回事?
    如果說MT09-SP是個巡洋艦,那XSR就是秀姑巒溪的那個舟.

    沒想到拆前輪就先中招...請使用14mm 內六套筒


    過程簡述,擁有正確的工具+強健的二頭肌,沒什麼東西是拆不下來的

    右腿比較,拿起來兩個重量差不多,大約在4公斤左右;與xsr原廠不同的是SP版壓縮/回彈可調(XSR僅壓縮與預載),且都在同一支避震器上~雖然說壓縮/回彈分開的設計沒有不好,調整上還會比這種同組的快,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看你想當哪隻兔子


    輪速感應器位置不同,SP是直接在下座上,XSR則是有另外一塊與輪軸套筒做在一起


    注意到了嗎??這兩個都是右腿,很剛好的都相反

    輪軸螺牙方向
    XSR:  進左鎖
    MT09-SP:左進


    所以,這樣看起來,還不錯直上,只要處理個感應器與至中的問題就解了
    感應器: 基本上兩條路,1.另外做支架 2.直接買SP的感應器

    基於本人沒朋友,以及只喜歡蹲在自家停車格裡拆車,買個新的感應器相對是容易的.....
    容易個屁...
    MT09SP的感應器確定可以用,但總長度比XSR原廠略短,但問題不是長短,而是深入的問題...
    原廠線組藏太深,手指挖不出來,為了換一條線,拆了整台車也是合情合理?

    左原廠,右09SP

     感應器長度也不同

    這邊特別強調一下感應器的問題,感應器與光柵的距離非常近,目測大約只有2~3mm的間距,這真的要非常注意距離,不管你是換線還是自己做支架!

    RC390 發生過一件事情,就是支架我忘記套墊片,所以距離太開,導致ABS異常,下傾角或直線底瞬間沒有煞車.....像XSR這種有ABS又有TC的,如果感應器錯亂會很恐怖....390就算了,車輕動力也還好,臨時還可以重新抓一下煞車讓活塞歸附;xsr這種如果開A mode在路上神經....可能不只抖尿,會看到光

    拆到生氣 ,感應器的線頭再空濾前面,而且無法拉出來(膠帶捆緊)
     你看看...就那個2Pin端子...上半部幾乎全拆了


    但事情果然沒我想的單純,軸套跟輪速感應器支架做在一起,拔不開
    對照後可以至中,但是SP版並沒有支架固定點,所以有機會跟著輪子轉.....只能訂做新的軸套了
    當初沒注意到這點,看09維修手冊的軸套料號都相同,就沒特別注意...應該買起來比較省事

    因為輪框很卡,強迫症洗完卡前活塞之後轉動還是很卡,於是接受了軸套需要調整尺寸的事實...
    不順到一個厭世

    實際上要再寬一點點,大約16.6~16.7mm


    稍微對了點


    朋友  Z君協助車好套筒套筒三顆實驗下~整晚的深蹲有了點代價...
    不過還是要說,KTM拆習慣了,拆Yamaha真的很考驗肌耐力.....



    [相關資訊]
    料號:
    B6C2310300 右前避震器
    B6C2310200 左前避震器
    9038717017   輪軸套筒 (非必要,橫豎都要訂做)
    B6C859700000 輪速感應器(非必要,除非你有強迫症)

    DIY工時: 4H/day * 9 = 36H 
    1.輪框裝反
    2.裝了油箱卻忘記插汽油泵插頭
    3.裝了插頭組完後發現speedo線頭沒歸位
    4.輪框至中失敗怒拆洗卡鉗
    5.買了新的潤滑油想上軸芯又再度全拆加清潔
    6.無限深蹲瘦了兩公斤

    收工

    手動內鍊張緊器 VS 自動內鍊張緊器

    「 沒有人會說出毫無破綻的謊言,    也沒有人會說出絕對的真相 !     正因為如此,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正義。 」     By:檢方的罪人    看起來跟內文無關,但其實你怎麼能夠確定這是絕對的? =========本文============ 張緊器錯了,就換你緊張了...